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,使锂辉石这一战略性资源成为行业焦点。如何通过立磨工艺将粗糙原矿转化为高纯度锂盐?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技术奥秘?让我们揭开这场"矿石变形记"的全过程。
矿石预处理:品质控制的基石
原矿进入立磨系统前需经历严格筛选。振动筛将矿石分级至30-50mm理想粒径,洗矿机则负责清除黏土杂质。数据显示,当矿石含水量超过8%时,立磨机产能会下降12%,衬板磨损率增加20%。
经过颚式破碎机粗碎和圆锥破细碎后,矿石被处理成5-10mm的颗粒。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湿度控制,预处理质量直接影响后续工序的效率和成品纯度。
立磨分级系统:节能与精细化的完美结合
立磨机采用料床粉磨原理,相比传统球磨节能30%-40%。磨辊以70-90rpm转速碾压矿料,配套选粉机实时分离合格颗粒。四川某工厂实践证明,将矿浆浓度精准控制在32%±1%时,浮选回收率可提升至82%。
水力旋流器与立磨构成闭路循环系统,粗颗粒自动返回再磨。这种动态平衡使80%的产物达到-200目细度,为后续浮选工序创造了理想条件。
浮选与焙烧:提纯工艺的关键跃升
立磨产出的矿浆进入浮选系统后,碳酸钠将pH值调节至8.5-9.0的黄金区间。氧化石蜡皂作为捕收剂,使锂辉石附着气泡上浮。操作人员需密切监控泡沫层厚度,过厚的泡沫层会夹带杂质影响纯度。
浮选精矿经回转窑1100℃焙烧后,晶体结构从α型转变为β型,酸反应活性提升5倍。技术团队发现,当窑尾温度波动超过±15℃时,锂浸出率会骤降8%,凸显了温度控制的重要性。
酸浸到结晶:从化工级到电池级的跨越
焙烧矿与浓硫酸在搪瓷反应釜中250℃酸化4小时,锂转化率可达98%。净化车间通过三级除杂工艺:石灰乳除铁铝、碳酸钠除钙镁、离子交换树脂深度净化,将杂质总量控制在50ppm以下。
多效蒸发器将溶液浓缩至锂含量20%,最终通过温差结晶获得99.9%电池级碳酸锂。值得注意的是,每吨锂辉石约产50kg碳酸锂,尾矿处理成本占总成本的18%,这促使企业开发尾矿制建材等增值应用。
从立磨的机械力场到浮选的化学舞台,锂辉石加工是装备技术与工艺智慧的融合。随着立磨大型化、智能化发展,新一代设备已实现远程监控和自适应调节,使锂回收率稳定在85%以上。桂林矿机钻研磨粉领域52载,欢迎有锂辉石加工的客户朋友来公司考察指导,热线:15578398999。